目錄
近期看到一篇報導,是針對亞洲企業CEO所做的一份調研結果報告,其中有一題是 :
您認為最能影響企業未來5年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不出所料,有近7成的CEO都提到「人才力」是關鍵因素。
雖然,每位調研者對所謂的「人才力」會因產業不同而有各自的解讀及定義,但若從企業培訓需求的角度來切入,可以將企業所需的人才力簡單區分為「高效率的人力」及「高效能的人才」,前者重量後者更重質,而這也帶出「適才適所」一直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原則。
進入主文之前, 先來看個常見的企業內部情境案例:
「某部門主管怪罪HR招過來的新人不合適也不好用,認為人員的素質差、能力也不符合工作崗位的要求,然而,HR部門卻語帶委屈的說,新人都是按照該部門所提供的職位說明書及職能要求進行招聘的,條件都符合才會予以錄用,明明是自己不會帶人也留不住人,卻老是怪人員不好用。」
請問到底真正的問題出在哪呢?
這是因為部門管理者與HR在人才培育這件事情上的「角色定位不清」所造成的惡性循環!
簡單來說, 企業人才培育的主導角色應該是「用人單位」而非HR部門, 後者是輔助角色, 是協助及支援「用人單位」找到合適的人, 至於找到人後, 此人是否真正合適或是要如何用, 則需考驗部門管理者的用人之道了。 話說你的部門要用的人, 怎能完全依賴別的部門幫你培育? 所以, 主輔關係必需先釐清, 後續要探討如何做就會簡單多了。
延伸閱讀:擴充「人才」複製力,擁有「部屬培育力」才是真領導!
「選、育、用、留、汰」五位一體
既然要做到化「被動」為「主動」的人才培育, 那培育方向及培訓計畫就不該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單點式培訓, 缺了才來補往往導致緩不濟急, 而是應該從「選、育、用、留、汰」五位一體來綜觀整體部門的員工培育計畫, 五個階段能各自逐一展開並深化, 但最終又必需環環相扣的制定出系統性的人才培育計畫。
了解上述五個階段的因果關係及關聯性後, 就會很清楚制定人才培育計畫是屬於第二階段-育人之法的環節了。
部門管理者對於團隊成員的成長要有短、中、長期計畫, 切記, 好人才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而是手把手用心帶出來的, 若非自己培養出來的, 員工離心離德, 就算是人才也留不住, 只是為人作嫁, 幫別家企業培養人才了。
所以, 五個階段的串連缺一不可, 接下來就來探討育人之法中的培育計畫該如可來展開。
系統性人才培育計畫的實施五步驟
步驟1:掌握部屬與團隊現況
從辨識部屬的成熟度、個別學習需求、團隊共性需求分析三個面向來識別團隊成員現況, 運用科學工具方法精準分析, 而非僅憑個人印象、記憶及喜好來斷定部屬現況。
步驟2:明確受訓目標
結合崗位職能盤點、不同崗位的考核標準、企業的短中長期目標等, 從崗位適任、完全勝任、未來能力要求等三個維度來確立培訓目標。
步驟3:進行現況與目標的差異分析
兩者之間的落差即為培訓方向與培訓內容。
步驟4:內訓VS外訓的培訓計畫制定
區分內訓及外訓, 從內容、方式、時間、頻率、負責人等細節內容來制定。
延伸閱讀:如何設計出讓業務部門主管興奮的人才培育計畫?
步驟5:現況實施與評估
針對培訓者與被培訓者的雙向評核, 從態度面、行為面、專業面、未來面等四個維度來評估實施結果,以及提出優化修正計畫, 亦可作為下期實施參考的依據。
每個步驟都有相對應的分析方法及表單工具, 協助管理者在最短時間內系統性產出部門的整體培育計畫, 心有所本才能更好取得HR部門的支援與協助, 彼此相輔相成助力部門培育計畫的有效落實。
最後, 培訓目標的「明確化」、培訓內容的「標準化」、培訓結果的「可視化」是制定系統性部屬培育計畫過程中必須取得的三大階段性產出,藉此破除 「不知如何開展」、「實施起來有難度」、「成效不彰」等員工培育的三大痛點。
企業愈重視系統性部屬培育, 才會正視對用人單位與HR部門在部屬培育的主輔關係, 彼此角色定位愈清楚、愈能讓它發揮成效, 長久下來, 系統性培養出企業所需的人才力,最終才能達到培訓者(管理者)培育力提升、被培訓者(部屬)學習需求滿足、企業競爭力持續成長等三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