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開始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時候,它就不該是理所當然


在生活中,你們是否也常遇到類似的狀況?

  • 在職場中,「你怎麼搞不清楚狀況跟重點呢?」「我跟你說這樣就是不對。」
  • 孩子放學回來重重的把書包一摔,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卻不禮貌的說:「你好煩喔,你可以不要管嗎?」
  • 老婆問老公晚餐想吃甚麼,老公竟不客氣的說:「跟妳結婚這麼久了,我愛吃甚麼妳還不知道嗎?」
圖片來源:pixabay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種藝術,是一個我們永遠學不完的課題,就算是學歷再高、資歷再豐富,在這部分,我們永遠都是一個實習生。

延伸閱讀:回到人際溝通的原點,用DISC破除遠距工作的溝通難題

用溝通取代指責,傾聽對方的說法


有一位在職場工作的朋友來找我,提到在一次應酬的場合結束後,同事對他有所斥責,「在場合中分不清楚目的,以及誰是主角、陪同者,還與陪同者不斷交換意見聊天,好幾次都是這樣」。

朋友對我說,對於指責,他只接受一半,他接受夥伴對他在出席場合重點認知不足的指正,也感謝夥伴能告訴他,讓他有機會修正,但另一半他不接受的是,過程的對話可以明顯感受對方的情緒與怒氣,並沒有把他視為合夥人。
圖片來源:pixabay

上述的這些對話你熟悉嗎?

因為「理所當然」,我們有時對熟悉的共事夥伴、朋友、伴侶、孩子等,說的話不但直白,還帶了情緒。

或許你會說「因為我是為了你好耶」「我是把你當朋友才這樣說耶」「你這麼不爽,好啊!以後我不會再跟你說」。

這些過程到底有什麼問題?

想想看,我們對於剛認識的朋友或是商業對象,說話絕對客氣,就算對於錯誤,我們也會用近乎「討論」的方式「間接」指正。相同地,對於身邊熟悉的人我們更應當如此,或許你會覺得「這樣好有距離喔」。

這,不是距離,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尊,或許你的指正是對的,只是一旦加入了你的情緒,就很容易失焦,甚至觸發對方的防衛機制。

我們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得理不饒人」,大家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 除了指正外,是否還加入了自己情緒上的發洩?
  • 在許多的問題點與議題上,你的想法就一定是對的嗎?

就像一個水杯,你從上往下看它是圓的,從正面看它是長方形的,其實我們看的是同一件事,只是觀點不同、做法不同,並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此時,我們要採取的方式就是用「溝通取代指責」,聽聽對方的說法。

圖片來源:pixabay

拿我那位在職場的朋友當例子,換個方式溝通:

John,有件事想跟你討論一下,關於今天的場合......,我們可以等結束後一起約其他夥伴喝咖啡繼續聊,......你覺得如何?

提供你參考一下,以「間接」的口氣,指出他人的錯誤,既能讓事情不失焦,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如此,不但贏得情誼,也展現了自己的深度與高度。

延伸閱讀:跨部門溝通是有訣竅的!面對衝突的5種應對模式,用3步驟教你化解衝突

不斷地學習,成為更好的人


人與人的相處真的不容易啊!

「理所當然」,讓我們常常用自己的主觀判斷一件事或一個人,再加上藉由過程抒發所謂的情緒,忽略了自己其實是處在人群之中,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以下兩件事:

第一件事: 讓自己成為更友善的人

以溫和、客觀的語句作為溝通的基礎,贏得他人由衷的合作,進一步進展到能夠領導他人,指正他人而不引起反感的境界。

第二件事:持續改進自己

其中最困難的部份就是坦然承認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只要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實,就能開始著手改善並解決問題,而「認錯」,是可以降低衝突的傷害,它更是一種修為。

更好的人
圖片來源:pixabay

學會做人,要先學會說話


要學會做人,就是說話、做事能夠讓別人感到舒服,而要讓別人感到舒服,就要做好溝通。

在溝通上,我們都該學會避免將自己的情緒加入想溝通的事,以間接、溫和的溝通方式,同樣可以達到你的訴求。

別讓「情緒性的溝通」害了你,在職業生涯中,溝通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能力,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用時間打磨這種能力,當你擁有這樣的能力時,就會所向披靡。

您也有訓練需求嗎?

填寫訓練需求表單,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周宸羽
Tim周宸羽 顧問

Tim溝通日記

領導團隊,就像一個棋手,必須掌握每個棋子的特點,優勢互補、進退自如。領導者需要深諳人性,才能知人善任、運用彼此優勢來打造一個高績效團隊。
本專欄將讓身為下屬的你,了解並運用DISC,認識、管理自己。讓身為領導者的你,未來面對不同類型的同儕,皆能揚長避短,合理配置人力資源,讓團隊成員有更好的溝通與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