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最近因為企業有一堂多元接納的課程提案需求,裡面的關鍵元素之一,是打造一個可以對話的空間。
「對話是變革潛在的推動因素」
在組織文化中推行對話,我會建議使用引導的方法,讓這個對話變得別具意義,因為對話不是只有知識的交流,還有分享,以及用來解決問題,讓組織成員間的分歧和利益的衝突能達到共識。
對話的方法,至今沒有人敢表示自己是最正確的。但每一場對話,其實都有觀點的意圖。
對話的應用小至家庭會議,大到政治法令的頒佈,我們可以透過集體的探詢打開這種對話模式,找到對話參與者之間的共享意義跟關鍵,幫助大家集體思考智慧,建立有意義的關係連結,如此,在不同的對話階段將使我們更開放、聚焦。
營造組織開放對話空間的4階段
因此,企業要做開放對話空間,在設計集體探詢對話模式時,會經歷下列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立對話的環境,澄清對話的目的
引導師建構安全的對話環境,提出和大家有關的問題,例如我們可以就目的、使命、組織結構來推展對話的共識。
第二階段、建立共同的知識基礎
透過分享資訊,讓公眾有基礎可以做判斷,以至於探討一些假設性問題,將抽象的想法或概念具體化。賦予參與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對主題發言。
第三階段、探討問題、議題或衝突
對話的過程中,不僅只聚焦在問題上,在多數的對話過程裡,我們可能會將某些議題懸掛著,因為參與者並未達到一定的信任感,所以此時的引導師必須回到第一階段,建立一個令人安心且放鬆的安全環境。
第四階段、將對話結果轉為行動
對話的過程中,試著評估與分析各種可能的感受跟想法,進一步將這些對話的總結,應用到日常生活及工作。
引導師扮演的角色與職責
在整個對話的過程裡,引導師需要扮演的角色是積極的聆聽、欣賞他人的立場,並嘗試幫大家達成一些共識。
引導師在引導一場對話時,是沒有腳本可以參考的,所以他的方法與引導的靈活性就顯得非常重要。過程中可以透過適當的調查、分析成員之間的對話關係,設計工具或操作性的手法,這些對於流程的實用性是非常高的。
另外引導師可以透過自己的肢體語言,邀請參與者積極地投入,包括:非語言的手勢、面部表情、姿態等,這些行為都是創造安全環境的觸發器。
這邊于仁老師分享幾個打開對話的提問例句:
- 是什麼讓我們聚在一起?
- 為什麼今日討論的這個議題如此重要?
- 我們如果可以開誠佈公的進行對話,它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 今天討論的話題對不同的人都具有吸引力嗎?
- 今日的議題為什麼重要?關係到哪些方面呢?
延伸閱讀:好的引導,請掌握關鍵的7件事
引導對話的經典活動—世界咖啡館
常見的對話模式是世界咖啡館的流程。
第一,活動準備
引導師可以先為參與者準備名牌、紙跟筆,以及在桌面上設置一些擺飾用的花和發言球,以利於活動進行地順暢。
延伸閱讀:讓參與者沉浸討論,打造高產出的工作坊環境
第二,基本設定
開始之前主持人要先表示歡迎,介紹今天的主題並且說明規則、設定結束的時間,特別是「請求大家將自己帶入今天要討論的議題」,保持投入、放鬆、反思,以及開放的狀態。
第三,操作流程
世界咖啡館地操作流程共分為三輪:
- 每一輪參與者輪流發言,將發言的內容記錄在白報紙上,待時間結束後進行換桌。
- 開始第二輪之前,各組先整理與回顧第一輪大家的書面紀錄,此時,引導師可以對此在第二輪提出延伸性的問題。
- 接著第二、三輪將依照著第一輪的形式進行討論。
- 在咖啡館談話結束前,回到原小組,再次的回顧這三輪大家的發言及紀錄。
- 最後,邀請各組安排一位代表,為小組所討論的內容進行發表。
對話可以為組織企業打造一個提問型的文化,它是一個具有前瞻願景的引導工具技法,可以讓人們願意學習、溝通、分享知識,甚至負責任地解決自己工作上的問題。
透過引導師的課程設計,將能營造出每一個人都可以信任的安全場域,第一,幫助大家思考、交談來獲得新的洞見和理解;第二,參與者也不會壓抑,可以聽到多元的創意;第三,找到面對問題的資源。
「對話並不是辯論,沒有要對抗什麼,它只是人際關係中最基本的互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