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文 | 蘭洲(好太太人才培養與發展高級經理)、甘林(好太太高級培訓主任)
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引發競爭加劇,商業環境的不斷變化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也激發了企業對精英人才的渴求。
本篇文章將講述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智慧家居企業,廣東好太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好太太集團」)是如何在「高度競爭時代」,提升中階管理者的危機意識、業務敏銳、資源整合和高效團隊等領導能力,打贏人才戰。
為實現整體人才戰略目標,好太太集團開發設計了「鷹系在崗提升」「羽系後備發展」兩大組合專案,分別針對在職與儲備人才搭建培養平臺。
其中,作為「鷹系在崗提升」重要子項目—「精鷹計畫」,以中階管理者為培養對象,透過精心設計專案流程、悉心部署培養環節、匠心運營管控,最終為集團打造了一支能打勝仗的精英管理人才。
Part1. 兩大面向,優中選優
專案組結合戰略與人才需求,明確「精鷹計畫」培養中階主管領導力的目標與方向,從四大面向優選管理儲備人才,並形成專案學習路徑圖。
明晰組織與人才需求
為實現集團「兩縱一橫」的戰略規劃,好太太商學院基於職業通道分別梳理出管理和技術人才梯隊(見圖表1),並以人才管理為閉環,分別培養在職人才與儲備人才(見圖表2)。
「精鷹計畫」作為第二梯隊培養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鷹系列專案的關鍵環節,對集團順利完成業務轉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集團的戰略轉型要求組織內擁有成熟的管理梯隊,並能夠適應變革轉型的要求。因此,好太太商學院梳理了領導力模型,從管理戰略、管理業務、管理團隊三方面,定義領導者6項能力:戰略思維、創新變革、業務敏銳、整合資源、危機意識、高效團隊。
2018年底,專案組在對中階管理團隊進行人才盤點時發現,中階管理團隊各能力項都有所欠缺,其中危機意識、創新變革、戰略思維、業務敏銳四大能力缺陷尤為明顯。因此,針對中階管理人才的「精鷹計畫」應運而生。
延伸閱讀:企業學習地圖製作,你該避開的6個陷阱
甄選優秀候選人
基於戰略、人才需求分析,專案組從人才培養與組織發展以及專案產出兩個面向設置了定向和定量目標(見圖表3),開始了「精鷹」後備人才選拔。
專案組綜合考評了學員的價值觀、能力(包括潛力與績效)、個人資質以及學習意願度。入選精鷹班的學員須認同且能實踐公司文化和核心價值觀。
專案組會根據專案展開前對中階管理者的人才盤點結果,選擇能力、潛力和績效達到良好及以上的人員作為候選人;同時,要求學員的年齡不超過40歲,且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入職滿1年。
最後,在運作過程中專案組會定期評估學員的參與度,並要求參與度低的學員退出培育專案。
選拔階段至此尚未結束,為了優中選優,專案組先根據以上選拔模型篩選出符合標準的學員,隨後由各業務部門負責人以50%~75%的比例再次推選學員,最終形成真正的「精鷹」候選人團隊。
選拔後,專案組制定了實施階段的學習路徑圖—貫穿內容線、行動線、輔導線、成果線四大路線(見圖表4),基於業務難題將理論課程與行動學習相結合,以賽帶訓,系統培養,嚴格篩選優秀學員六大領導能力。
Part2. 內容+行動+輔導+成果 落實培育計畫
專案實施前,如何選擇、確定課題,成為需首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專案組首先通過年度績效和年度診斷,發掘公司的關鍵業務和管理難點,隨後與相關業務負責人面聊溝通,以挖掘出他們最關注以及最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
最後,將基於業務及管理背景形成的專案課題與公司高層進行確認,選定四大課題(見圖表5),而對應課題的導師即是提出該課題的業務負責人。
專案正式實施階段,主要圍繞四條學習路線:內容線、行動線、輔導線、成果線,由理論到實踐,同時結合行動學習的實例訓戰,以保障知識入腦、入心並外化於行。
內容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領越領導力」「教練技術」「目標管理與績效提升」等內容,構成了課程線主要內容。為保證每一節課的學習效果,專案組會在每期課程前佈置相應預習作業。
比如「領越領導力」課程,要求學員課前編寫最能體現個人領導力的案例,其他課程則會讓學員提前閱讀相關案例和知識,進行課程熱身。
除線下上課的學習形式以外,專案組設計安排了工作坊以及標杆企業參觀活動。
例如,在「領越領導力」的工作坊中,除了五項領導力的測評、學習之外,專案組現場向學員調查了受人尊敬領導人的特點,最後總結出排名前三的特點——善於激發下屬、具有前瞻性且善於合作。
基於此,專案組現場展開研討和共創。其中,對於領導者如何激勵、激發下屬,工作坊研討出一系列可行做法(見圖表6),學員課後制定行動計畫,在實際工作中實踐2~3種激勵方法,並形成管理案例。此外,專案組還安排學員前往美的集團進行對標學習,尋找自身短板與差距。
行動線:實戰解決業務痛點
行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學習線,它要求學員不斷行動、研討、復盤,最後完成交付。
比如在「如何打造爆品」的課題中,小組成員透過前期對使用者特性、產品特性以及市場價格的分析,輸出了公式:爆品=精準定位×(極致體驗+高性價比)。
隨後,課題組進一步分析目前影響爆品產出的關鍵因素:定位不精準、性能無分級、設計無體驗、成本控制不規範,並鎖定最關鍵原因「產品設計無體驗」。
針對最關鍵因素,該課題小組和導師展開研討,並參照產業其他標杆做法,建立產品體驗實驗室,拆解產品特性和使用者使用場景、習慣進行技術分析。同時,課題組還進行了大量的用戶調查和使用回訪,以解決過往因忽略使用者體驗導致產品不受歡迎的問題。
輔導線:悉心引導推進課題
導師的定期輔導是行動學習成功的關鍵保障,也構成了專案學習的「輔導線」。
專案組激勵導師每週給小組成員展開一期輔導,並且拍照到群組中分享本次研討的主題和內容,而專案組則會記錄每一次輔導研討會相關內容,給予相應的積分。
同時,專案組每月進行階段彙報,課題組的導師和外部教練會在小組彙報時對課題內容進行點評和指導。彙報結束後,課題小組匯總導師回饋(見圖表7),並與課題導師共同研討,判斷是否接受回饋。若選擇接受,課題導師則會輔導小組成員一步步拆解和完善,不斷推進課題進度。
例如,關於「如何降低電動系列產品製造成本」的課題彙報,評審老師認為該課題彙報對現狀分析、成本結構分析不到位。彙報後,課題導師引導學員向前推理,探尋課題以往的背景情況和目前存在的問題,重新梳理現狀,尋找新的改善空間。
成果線:沉澱訓戰經驗
專案成果即學員的實踐結果,專案組在設計專案之時就確定了學員在培育後需交付的實踐成果。培養階段接近尾聲,成果線形成了三類:個人、雙人以及小組成果
- 個人成果
學員結合專案所學和個人的實際管理實踐,提交一篇管理論文,專案組會將學員的智慧形成論文集。如學員將參訪美的集團的經歷與感悟形成論文,起到了指導自身工作的作用。 - 雙人成果
為了促進學員學以致用,專案組在行動學習後還設置了管理私享會活動,要求學員兩人組隊,根據所學的課程內容,選擇其中1~2個知識點,結合自己的管理經驗錄製一期微課。
有學員透過情景劇的形式,製作了如「如何與領導共事」「管理者角色錯位之『好好先生』」等課程。最終,共轉化微課13節。 - 小組成果
主要為行動學習成果。四個課題組輸出了行動學習手冊,包含課題目的、課題拆解過程、行動計畫、成果、趨勢分析等。
延伸閱讀:如何設計出讓業務部門主管興奮的人才培育計畫?
Part3. 多舉並進,成就「精鷹」
「精鷹計畫」作為鷹系專案的重要環節,專案組全方位行銷傳播,力圖打造品牌專案;同時,運用六大機制並輔以三種激勵方式,保障培育計畫真正落地,鍛造了一支「精鷹」管理人才隊伍。
全方位行銷,打造品牌專案
運作過程中,專案組透過聽覺、觸覺、視覺全方位行銷專案,成就了專案品牌。
- 專案正式展開前,專案組就著手設計了logo、宣誓詞、班服、海報、定制筆記本、學員手冊,提前營造精鷹班的學習氛圍;同時,邀請高階主管代言,提高專案品牌知名度。
- 專案過程中,不斷宣傳管理微課、標杆學員以及標杆小組,不斷提升學習熱度,用成果反哺品牌。
- 結案後,大力宣傳專案成果、優秀學員以及高階主管評價,提升學員自豪感的同時還吸引了其他員工的興趣。
六大機制牽引,讓班級「活」起來
專案組透過六大機制的牽引:選拔制、導師制、班級制、積分制、運營制、PK制以及關聯制,確保學員、導師的高參與度,營造了濃厚的班級學習氛圍。其中,PK制和關聯制是本次專案的特色制度安排,也更為直接有效地提高了培訓效果。
- 關聯制
即專案考核結果與人才盤點、晉升進行關聯。專案的考核成績會作為人才年度盤點的參考項目,考核得分較高,則盤點出來的績效和能力評估也隨之增高,學員會獲得優先晉升的機會。本次專案結束後,專案組結合盤點資料最終晉升了7名學員。 - PK制
PK制貫穿專案全過程,特別是在行動學習部分,每月都會展開課題彙報PK,冠軍小組將獲得1000元獎金,導師、組長也可獲得相應獎金。如此,便形成了團隊、導師以及組長之間的PK。
此外,PK費用來自學員交納的500元PK金,同時商學院也會設置同等比例的獎學金,形成獎金池,用於專案各階段結果的激勵。
三大方式,刺激學員參與
專案組還透過三種方式激勵學員持續投入,積極實踐。
- 首先,採用對抗的方式,透過積分排名、小組排名,定期公佈積分榜,營造競爭氛圍。在專案驗收環節,同樣採用PK的形式檢驗學習成果,並邀請公司總裁和業務負責人作為評審進行打分,現場決出冠、亞、季軍進行表彰。
- 其次,實戰演練,並設置通關考試,以考促學、以戰促學;同時,要求學員編寫實踐案例,拍攝微課分享實踐經驗,進一步促進成果轉化沉澱。
- 最後,設置有意思、有創意的激勵措施。例如,一小組在某階段獲得了冠軍,該小組的導師收穫了「最有水準導師」獎,得到獎勵:復古熱水瓶。透過定期激勵,可有效牽引學員保持高投入度,樹立標杆,鞭策後進。
專案進入尾聲,專案組在結訓典禮上將行動學習課題手冊和學員寫作的論文集結成書,並將專案過程中的照片列印出來,形成「精鷹博覽角」,再一次重溫專案經過,營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圍,提升了專案成員的自豪感。
而本次專案的最終目的:提升中階管理者的危機意識、業務敏銳、資源整合和高效團隊等領導能力,也達到了預期目標,為集團整體戰略轉型率先打贏人才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