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的隱私權意識逐漸抬頭


數據隱私權
圖片來源:pixabay

資訊是公共財也是私有財,尤其是個人資訊。以匿名、統計數字組成元素或是原始資料等各種形式呈現的大數據庫,集結了個人習慣與偏好、醫療健康史以及購物紀錄、存取的資料以及我們讀了哪些東西,都是一些非常寶貴的訊息。

這些數據庫幫助企業利用科技創造出正面成果、提供有效率且可客製化的服務,也能帶動比方說醫療設備或製藥領域的突破,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可以休閒,利用空餘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同樣重要的是,個人相關的敏感性資訊應受保障,企業和政府不得散播或濫用。

有些地方嚴正看待這些使命。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歐洲一馬當先,訂出強力的隱私權保護法規,以保證私人資訊以及個人活動相關數據。歐盟最近立法,要求企業必須先獲得歐洲顧客的同意才能收集他們的個人數據。美國在這方面顯然落後了;看看臉書私下收集了多少隱私資訊並轉化為營收流就知道了。亞洲國家在這方面的表現甚至更遜一籌。

立法保護隱私權尤其必要,但民間部門(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的領導者)更必須站出來,找出方法並落實解決方案,捍衛由千百萬顧客或客戶相關資訊得出的海量私人資訊。雖然很多科技業的高階主管宣稱認同保護資訊方面的疑慮,但少有人真正以行動來為他們的宣言背書。


隱私權也是人權的一環—以微軟為例


有一位執行長值得嘉獎,因為他至少將自己掌管的企業巨獸導向正確的方向,此人便是微軟的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納德拉繼任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史帝夫.巴莫爾(Steve Ballmer)兩人之後,是微軟的第三任執行長,他生於印度海德拉巴(Hyderabad, India),在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取得電機工程碩士學位。

納德拉替微軟訂下了一項新使命:該公司的共同創辦人蓋茲希望「每一家庭裡、每一張書桌上的電腦,都有微軟的軟體在運作」,納德拉則希望「賦權給世界上每個人與每個組織,以創造更多成果。

在納德拉的目標中,有一部分是他相信隱私權是一種「人權」,因此誓言微軟絕對不會拿客戶的個人資料換成錢,也不會用來營利。他的雲端運算策略是一扇窗,讓我們可以一窺他對這個主題的想法。

微軟隱私權
圖片來源:pixabay

策略的中心是要把公共與私人數據分開。微軟的雲端伺服器儲存並管理無敏感性的數據,只揭露數據主人的身分或是數據來處,而每一位客戶的本機伺服器僅有他們自家的公司才可存取,負責保存與保護私密資訊。

換言之,當客戶希望使用微軟的雲端基礎分析工具時,微軟會從顧客的私人伺服器萃取數據,然後抹去其來源,在雲端上進行分析,再把分析之後的結果送回客戶的私人伺服器。這些行動基本上是同時完成,不然的話,進行交換的時間會太長,顯得私有伺服器/公用雲端的科技模式速度太慢。


資料保護的重要技術—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
圖片來源:pixabay

也可考慮用其他方案來處理資料保護的問題。近期有一項重要的技術叫區塊鏈(blockchain),基本運作是把每一次的數據交換變成一系列的匿名區塊,每個階段都可以驗證與追蹤數據的交換,但無法解碼,啟動通訊的人握有私密金鑰,他們可以控制如何使用資訊以及哪些人可以看到數據。

區塊鏈是很有價值且極富吸引力的概念,但仍還有很多重要議題待處理。比方說,要如何才能讓數據交換變成可逆的?你可能會想要取消資料交換,完全刪掉,但在區塊鏈裡,雖然必要的數據元素受到保護,但就是無法取消。

另一個問題則涉及到如何將區塊鏈裡的某些數據公開;但僅限於短期公開和特定用途。

目前的替代方案在未來幾年可能都還只是初步構想,但無論我們找到哪一種解決方案,都必須要能直接因應公/私資訊問題,要完全擺脫目前多數資訊與經濟交換基礎的大規模、集中化數據農場。

您也有訓練需求嗎?

填寫訓練需求表單,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危局

危局:攸關自己與下一代的4大政經危機,我們選擇戰鬥或逃避?

作者:布萊爾.謝帕德
譯者:吳書榆
出版社: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