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曾歸因於課程設計太單一,導致成效不彰嗎?


如果從「課程設計太單一」來總結出學習成效的不彰,這種思考範圍反而會太狹隘了,因為在課程設計上,不能只從單一維度來檢視成效。公司可能會覺得,我要辦好一門課,就需要找最好的老師。實際上,即使你找到最好的老師,也無法保證他能滿足企業的需求,這是為什麼?

因為找老師的考量在於「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最適合的老師」。
講師
圖片來源:pixabay

換句話說,最適合的老師要符合很多條件,例如:他的專業、背景、產業,以及年紀與表達的方式等,都會影響到學員的學習表現,舉例來說,今天的學員,可能是身在數位時代的90後年輕人,也可能是製造業有二十年經驗的資深師傅,這兩種學員,所需要的學習模式截然不同。

因此,我們在課程設計上,需要加入更多的視角切入。


你是專業的課程規劃師嗎?

檢視自己是否具備這三種設計思路


如同前面提到「課程設計需要以多視角思考」,主要會包含三個維度的切入:空間維度、時間維度、關係維度。

Hybrid Learning

第一,空間維度:運用混合式學習模式,強化學習體驗與成效

空間維度的思考要點在於「你要考量的不僅僅只有線下學習,線上學習的布局也很重要」。

以我過往的經驗反思,二十幾年前打電話給家人,主要都是用傳統電話。但是,現在家族裡的生活交流,都是通過線上社群互動。這意味著我們正在習慣線上交流行為,逐漸成為生活型態的一部份,其中也包含學習。

因此,單純提供企業員工線下授課是不夠的,還需要搭配線上模式呈現。但相反地,只是純線上課程沒有搭配線下授課,也很難達到持續性學習與學習轉化。所以對於今日的課程規劃師而言,在規劃課程時,需要以線上與線下的混合式結構,也就是OMO(Online-Merge-Offline)的模式,藉此強化學習者在學習歷程的體驗與成效。

延伸閱讀:線上與線下培訓的比例如何分配?衡量學習成效的終極思路

線上學習
圖片來源:pixabay

第二,時間維度:通過時間軸來構建完整的學習歷程

課程設計的第二種視角是「時間」。

從「果」到「因」的設計流程,運用以終為始的概念思考,涵蓋了以下幾個問題:

  • 我們要得到什麼?
  • 我們為什麼發起這個學習活動?
  • 我們是怎麼樣達到目標?

通過這些問題的反問,我們可以逐步建立起學習歷程,並討論期望創造的學習體驗,最後將這些答案,導入訓練前、中、後的過程中,規劃出相應的學習旅程。

延伸閱讀:Hybrid Learning Design混成學習設計全景圖

第三,關係維度:考量學員的工作場景加強學習轉化

最後,學習成效上我們還必須考量「關係」。在組織培訓中,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學習,而應該從組織的層級思考。

※所謂組織層級,不只是同事、主管之間,更包含你與上、下游的連接

以此來思考,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員工的學習成果會直接與各種工作場景關聯。也因此,在課程規劃上,就需要整合「關係人」,判斷從訓練前、中、後,學員會跟哪些「關係人」產生交集。

當我們把學習的關係人考慮在內,才會讓學習「不只有課程上的收穫,而是真實應用於工作」。

延伸閱讀:上課一條龍,下課一條蟲:達到訓練移轉該注意的3件事

工作場景
圖片來源:pixabay

最後提醒大家,身為專業的課程規劃師,不能因為課程或講師很熱門,就瘋狂的邀請大家來上課,忽略這門課程的價值與成效所在。如此一來,學習就僅是一種費用,而非一種投資。所以,對於「學習成效不彰」,我們在解決的思路上,就需要從多種維度來布局,透過各個環節的深思,藉此提高每位學員的學習體驗與成效。

太毅國際logo
太毅國際 | Passion to Change !

太毅國際顧問集團是臺灣最大的管理教育機構,有著二十多年歷史,為世界《財富》 500 強企業中的逾百家提供培訓服務,每年參加太毅培訓超過 2000 場次,受訓主管人數超過 6 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