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毅國際顧問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將預算投入教育訓練,希望能夠提升員工能力、增強組織競爭力。然而,許多企業主管和人力資源部門面臨著一個挑戰性的現實:培訓完成後,員工的行為和績效改變有限,培訓效果難以持續,組織整體能力提升不明顯。

這樣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的現象引發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這些投入的培訓資源無法有效提升員工的實際工作表現?也不禁讓我們思考如何克服這些障礙,確保教育訓練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學習成效應用-AI陪練
圖片來源:Pexels

培訓流程中「學習成效落地」的3大挑戰


挑戰1:需求分析不精準,培訓設計缺乏彈性

企業培訓的第一個主要挑戰在於需求分析階段。許多企業在進行培訓前,往往缺乏精確的需求評估機制,導致培訓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脫節。我們可能依賴過時的資料或主管的主觀判斷來決定培訓方向,而非基於系統性的績效差距分析或明確的業務需求。

此外,培訓設計難以根據不同學員的學習風格、知識基礎和工作情境進行調整。這種標準化的培訓方式忽視成人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導致學習效果參差不齊。對於部分員工來說,內容可能過於基礎而缺乏挑戰性;對另一部分員工而言,則可能過於艱深而難以吸收。

挑戰2:從「知道」到「做到」的距離,學習轉化的難題

第二個關鍵挑戰是學習轉化的困難。戴爾公司的 70-20-10 學習法則指出,人們的學習有 70% 來自實際工作經驗,20% 來自社交互動和觀察他人,僅有 10% 來自正式的課堂學習。然而,當我們過度依賴這僅占 10% 的正式學習,而忽略了如何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實際工作表現的關鍵環節,就很難將學習落地。

另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研究,若沒有及時應用和複習,人們在學習後一天內會忘記約 74% 的內容,僅有 26% 被記住;一個月後則會忘記 77%,僅有 23% 被記住。這一現象在企業培訓中尤為明顯:員工在培訓期間可能表現良好,理解了所有概念,但回到工作崗位後,若無即時反覆練習,容易用不正確的知識或技巧,難以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和行為改變。

另外一個觀察是,在與企業共同設計學習體驗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夥伴因為擔心打擾學員和主管的工作,而不敢要求學習者進行實作練習,這個「不願打擾」有時反而成為讓學習成效落地的無形屏障。

學習成效應用-AI陪練-從「知道」到「做到」的距離,學習轉化的難題
圖片來源:Pexels

挑戰3:效果評估不明確,投資回報難以量化

第三個挑戰是培訓效果評估的困難。企業往往無法有效測量培訓對員工績效和組織成果的實際影響,評估方法多侷限於培訓滿意度調查或簡單的知識測驗,很少延伸至行為改變和績效結果層面。這種情況下,培訓的投資回報率難以量化,使得培訓部門難以證明其價值,也無法找出需要改進的具體方向。

更值得關注的是,缺乏有效的評估機制意味著企業無法辨識哪些培訓真正有效,哪些只是增加成本。許多組織不斷提供各種培訓課程,卻不確定它們是否真正解決了業務問題或提升了員工能力。


學習路徑上的3個關鍵障礙


障礙1:時間與工作的平衡

在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中,員工常常面臨學習與工作的衝突。一方面,他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以保持競爭力;另一方面,日常工作的緊迫節奏和繁重任務又擠壓了學習的時間和精力。這種衝突導致許多員工即使參加了培訓,也難以在培訓後立即應用所學,更不用說進行必要的複習和練習。當員工被迫在完成工作任務和消化新知識之間做出選擇時,前者通常會優先,導致培訓成為一項額外的負擔。

障礙2:缺乏即時回饋

有效學習需要即時、具體的回饋,這一點在成人學習理論中已得到廣泛認可。然而,在常見的企業培訓模式中,回饋機制往往延遲或缺乏。學員可能要等待數天甚至數週才能獲得對其表現的回饋,而這些內容往往過於籠統,難以提供具體的改進方向。

缺乏即時回饋使學習過程變得不透明,學員無法清楚了解自己的進步狀況和不足之處,也無法及時調整學習策略。這不僅降低了學習效率,還可能導致錯誤觀念或技能的形成,增加了後期應用的難度。

學習轉化挑戰-學習障礙-AI陪練應用
圖片來源:Pexels

障礙3:標準化培訓內容與學員個別需求的不符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學習風格、背景知識和職業發展目標,然而大多數企業培訓計劃仍採用標準化的模式。這種統一的培訓方式無法滿足個體差異化的學習需求,導致學習效果受限。

當學習內容與學員的實際工作情境和個人發展需求密切相關時,學習效果會顯著提高。然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在規模化培訓與個性化學習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克服學習轉化困難的3個方法


方法1:「刻意練習」從被動學習到主動練習

為了提高培訓效果,企業需要從「課程教學」轉向「刻意練習」的學習模式。刻意練習強調有目的、有系統的技能練習,伴隨即時回饋和逐步調整,這一模式已被證明在技能獲取和精進方面極為有效。

具體來說,企業可以設計結構化的實作任務,讓員工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這些任務應該具有合適的挑戰,並配備明確的成功標準和評估機制。透過反覆練習、獲取回饋、調整行為的循環,員工能夠更有效地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實現從「知道」到「做到」的轉變。

方法2:整合微學習與工作流程

微學習(Microlearning)是另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它將學習內容分解為小塊,便於員工在工作間隙進行學習。這種方式不僅降低了對長時間專注的要求,還能更好地適應現代人的注意力模式。

更重要的是,微學習可以直接整合到工作流程中,讓學習成為工作的自然延伸而非額外負擔。例如,員工可以在需要特定技能的工作任務前,快速學習相關知識;在完成任務後,又可以獲得針對性的反饋和建議。這種「及時學習」(Just-in-time learning)模式大大提升了知識的實用性和應用率。

學習成效應用-AI陪練
圖片來源:Pexels

方法3:同儕學習與社群支持,發揮「集體智慧」

除了正式培訓,企業還應重視和促進同儕學習,建立學習型組織文化。研究表明,70-20-10 學習模型中的 20% 來自社交互動和觀察他人,這一部分很容易被忽視,實際上卻是技能發展與能力落地很重要的組成。

透過建立學習社群、導師制度,企業可以創造一個持續學習的環境,讓知識在組織內部自由流動和分享。在這種環境中,員工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創造者和傳播者,能夠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延伸閱讀:《第五項修練》邁向學習型組織的第1課:識破7大組織成長障礙!

數據支持的學習體驗,讓學習被精準紀錄!


學習分析:優化學習過程的工具

目前大多培訓評估的方式主要倚賴課後滿意度調查和簡單測驗,難以呈現學習過程與效果。而近期新的AI學習分析技術則可以蒐集和分析學習全過程中的多樣數據,包括內容參與度、學習進度、錯誤模式、練習頻率等多個指標。

這些數據不僅能幫助企業更全面地評估培訓效果,還能呈現學習過程中的具體障礙和挑戰。例如,透過分析特定知識點的錯誤率和重複嘗試次數,可以識別出困難概念或技能;透過追踪學習持續時間和完成率,可以發現員工學習動機變化的規律。

更重要的是,學習分析可以提供即時回饋,讓學員和培訓者都能清晰了解學習進度和效果,從而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和培訓方法。這種數據支持的方法將學習轉變為一個透明、可測量的過程。

學習成效應用-AI陪練
圖片來源:Pexels

AI智能陪練:打破練習的時空限制

隨著AI技術的發展,新一代的學習工具正在改變傳統練習模式的局限性。特別是在技能培育方面,AI陪練系統提供了突破的可能性,讓員工能夠在彈性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練習。這類系統可以模擬真實工作情境中的互動和挑戰,讓學員在安全的環境中嘗試、犯錯和學習。無論是銷售談判技巧、客戶服務應對、管理溝通還是產品介紹說明等,學員都可以透過與系統的多輪互動獲得即時回饋和指導。

智能陪練的獨特優勢在於它能根據學員的表現動態調整難度和內容,提供個性化的練習體驗。系統不僅能指出錯誤,還能分析錯誤模式,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和額外練習資源。這種「刻意練習」的方式,使員工能夠反覆鍛鍊薄弱環節,直到熟練掌握。與傳統角色扮演或實際工作中的練習相比,智能陪練不受時間、地點和人力資源的限制,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和需求進行練習,而不必擔心犯錯會帶來負面後果。這既提高了練習的頻率和效率,也增強了員工嘗試新方法的信心和意願。

不同產業AI智能陪練應用實務案例
1.「金融業」AI陪練工具創造68人548次刻意練習,翻轉企業溝通訓練加速行為轉化!
2.「醫療業」AI學習應用Chat AI最佳實踐案例
3.「租賃服務業」內部講師訓練再進化,AI陪練工具創造刻意練習情境,數據化追蹤成長

構建可持續的學習生態系統

企業教育訓練的最終目標不應僅限於提供一次性的知識傳授,而是建立能支持持續學習和能力發展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應包括多元的學習資源、有效的激勵機制、強大的支持網絡和科學評估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學習不再被視為一個獨立活動,而是緊密融入工作流程和組織文化。員工能夠根據自身需求和目標,自主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和內容;管理者則能夠透過科學的方法評估學習效果,確保培訓投入帶來實質效益。

當企業真正建立起這樣一個學習生態系統時,學習將不再是一種負擔或形式,而是成為組織和個人持續成長的動力源泉。在這個基礎上,企業才能有效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保持長期競爭力。

學習成效應用-AI陪練
圖片來源:Pexels

從效果評估到學習創新

企業教育訓練面臨的學習成效問題,本質上是一個系統性挑戰,需要從多角度進行創新和改進。從需求分析到內容設計,從學習體驗到效果評估,每個環節都有潛在的改進空間。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學習成效評估」這一長期困擾培訓管理者的難題,如今隨著AI數位科技的出現已有更多解決方向。

隨著新一代學習方法和工具的發展,企業教育訓練正迎來新的可能性。那些能夠採納創新解決方案的組織,將在人才發展和組織能力建設方面獲得顯著優勢。對於每一位關心企業學習與發展的專業人士來說,現在是重新思考和優化培訓模式的重要時機!

您也有訓練需求嗎?

填寫訓練需求表單,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太毅國際logo
太毅國際 | Passion to Change !

太毅國際顧問集團是臺灣最大的管理教育機構,有著二十多年歷史,為世界《財富》 500 強企業中的逾百家提供培訓服務,每年參加太毅培訓超過 2000 場次,受訓主管人數超過 6 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