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衍任 顧問,來源《精準節稅——中小企業應該避免的42種稅務風險》

政府為鼓勵企業投入研究發展,強化產業的競爭力,因而規定,只要符合一定條件,企業投資於研究發展的支出就有機會抵減應納的營利事業所得稅。但這裡所指的一定條件,卻經常讓企業鎩羽而歸,特別是在跨國境的關係人交易,企業申請研發投抵的辛酸史,一頁比一頁含淚。

「成果留下,優惠你拿」適用投資抵減的2個條件

文賢是我同窗三年的高中同學,當年身形壯碩的他在籃球場上叱吒風雲,是我們班的「移動長城」。他平常話不多,喜怒總是不形於色,時常獨自在沉默中穿梭。交大畢業後,他很順利進入國內一間知名的電子保護元件與天線產品的專業研發及製造公司(B公司)服務。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文賢成為公司倚重的研發主管。幾年前我們在一次同學會中再次相遇,他一聽到我鑽研稅法直呼太巧,趕緊和我商討他們公司日前遇到的一件稅務問題。

文賢告訴我,B公司長期投入行動裝置相關天線產品的研發工作。公司有一個「高頻部門」,這幾年積極投入研發GPS 相關應用產品。公司原本打算就「高頻部門」的研發支出,依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6條規定(後來改為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申請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卻遭國稅局駁回,目前正提起行政救濟。

投資抵減
圖片來源:Pexels

國稅局認為,政府之所以提供企業就研發成本抵減營所稅的優惠,目的是為了鼓勵企業將創新的研發成果根留台灣,進而改善產業環境,提升產業競爭力。因此,企業支付研發費用所對應的研發活動首先必須具有「前瞻性」、「風險性」與「開創性」的特質,也就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創新高度」,而不只是單純的技術改良而已;其次,企業研發所創造的經濟成果必須專供我國享有,而無外溢效果。唯有同時滿足上述兩項條件,企業所支付的研發費用才能適用投資抵減的稅捐優惠。

但由於研發成果是否具「創新高度」,經常流於徵納雙方各說各話的局面。因此,實務上基於審查成本及效益的考量,也可能調換順序,先就「研發成果是否為我國享有」進行審查。一但確認企業的研發成果未專供我國享有時,就不再針對該研發成果是否具備「創新高度」進行討論。

在本案中,B公司先由「高頻部門」從事研發活動,嗣後由B公司接單,再委託中國子公司(C公司)加工生產。但依國稅局調查結果,C公司有部分銷貨收入,屬自行接單及銷售,因而認定B公司實際上是將研發成果提供C公司使用,卻未收取合理的權利金或報酬。亦即,本案非屬台灣母公司專責研發且負責接單、銷售,海外子公司只負責(加工)生產的交易型態。換言之,B公司的研發成果非專供B公司自行使用,仍有外溢效果,因此國稅局才會駁回B公司就研發支出適用投資抵減的申請。

「但國稅局只以C公司自行銷售少量產品(只占全部產品的3%),就否准B公司將全部研發費用適用投資抵減,這也太誇張了吧!」我很少看到文賢這麼生氣,他語帶不滿地看著我。

「微笑曲線」分配利潤時記得微笑

研發技術屬於無形的知識資本,任何無形的知識資本,在關係企業間確實很難沒有外溢效果。但企業有所得,課稅是原則,免稅是例外。既然是例外,就必須從嚴解釋。現行研發投抵之所以給予稅捐優惠,就是要在例外情況下,才容許企業享受比一般人更為優惠的減稅待遇。

這個例外情況是指,企業一旦有研發成果,就必須竭盡所能把成果留在台灣,才能協助我國產業升級,進而帶動經濟成長。即使要授權國外使用,也要收取合理的權利金,才不至於讓我國有不公平的稅損發生。

「但我們B公司研發成果的主要利潤都留在台灣啊,中國C公司的利潤真的很少!」文賢一一向我剖析,兩間公司的利潤配置情形。

「但問題就出在,C公司的功能配置與利潤分配不符合微笑曲線!」

微笑曲線,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決定研發成果是否有部分留在國外時,我國法院曾經認為,此時可以參考1992年由宏碁電腦董事長施振榮所提出,而為管理學界接受的「微笑曲線」理論。該理論以曲線說明企業各部門的附加價值分為前、中、後三段。前段為技術或專利,中段為組裝與製造,後段為品牌與服務。商品產銷總獲利的配置,主要是分配給前端的研發與後端的行銷,而中間的(代工)生產獲得的利潤最少。整個曲線看起來彷彿是個微笑符號,因此稱為「微笑曲線」理論。

在本案中,法院考量研發成果在不同產銷階段的利潤分配時,就曾經參考「微笑曲線」理論,因而認為B公司的產銷模式是將研發配置在台灣,中國的C公司則職司生產。但由於C公司也有將自行生產的產品對外銷售,實際上已進入「微笑曲線」的後端。在這樣的事實基礎下,法院很難不認為「C公司銷售的產品中,確實有享受我國的研發成果」此一客觀事實存在。

「天啊,但總不可能每一間企業的行銷部門都有較多的利潤配置啊!」文賢看起來有些哭笑不得。

「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渴望微笑!」

「也不是每間企業都擁有微笑曲線!」

但你若真心想要從政府手中拿到研發投抵的優惠,就不要讓技術增長的過程有任何的外溢效果,一絲一毫都不要。

延伸閱讀:面對公司稅務困境,建立公司治理意識才能有效避免風險!

您也有訓練需求嗎?

填寫訓練需求表單,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陳衍任老師
陳衍任 顧問

企業財稅力

稅務規劃在個人及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專欄邀請到有多年稅務律師執業經驗,目前是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的陳衍任老師,教您如何控管你的稅務風險。

陳老師目前也是財政部臺北關復查委員會委員、財政部人權工作小組委員及財政部財政人員訓練所講座;同時為司法院稅務事件審理法研究修正委員會委員、司法院稅務類型專業法官證明書審查委員、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調解委員及司法院法官學院講座,有相當豐富的實務經驗。

本專欄將引導您如何避免踏入稅務風險的誤區,建立可靠的稅務規劃基礎。透過本專欄的學習,您將充分掌握稅務規劃的核心要素,提升個人及企業的財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