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有道無術、術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這是我在講師培訓課程中一定會提醒講師的重要觀念,因為大家都會去學習許多教學的「技術」,也就是教學技巧或遊戲帶領,但卻不知道這些教學技術背後的「道」,總覺得課程就一定要設計遊戲活動才會活潑,而過度炫技的結果就是學員玩的很開心,但卻不清楚這教學活動的目的為何?
我身為一位教學教練,當然也會教授許多教學設計和課程引導的技巧,但我更強調在操作這些活動前,講師是否清楚自己教學的策略?設計這些教學活動的目的為何?
因為唯有戰略清楚了,戰術的佈局才能到位,而戰技也才能更精準的發揮出效果,進而達成原先設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與策略的核心
教學策略是什麼?
我引用加涅(Robert Miles Gagné,或譯作蓋聶)在《學習的條件》一書中所描述的教學事件來說明,加涅說:「我們認為,所謂教學策略就是幫助學員以自己的努力達到某一目標的計畫。教學策略可以在講師指導的教學情形下出現,或是以媒介材料編寫說明的情形下出現。」
因此,我們可以把教學當作是一個有意識的安排,也就是在支持內部學習過程中的一套外部事件,一切教學的目的都是在提供教學事件,目的是引導有效學習的種種過程。
那麼何謂「教學事件」呢?
簡單的說,就是和學習過程相關的各種活動,舉例如下:
- 引起注意,確保刺激是被接受的
- 告知學習目標,建立適當的預期
- 提示學習者回憶先前的學習重點
- 呈現清晰和富有特色的教學材料
- 說明課堂規範
- 提供學習指導
- 引出行為反應
- 提出反饋訊息
- 評估學習表現
- 促進學習遷移
以上這些教學事件可以由講師或教學材料提供,當然也可以由學習者自己提供,例如:課堂中的問題討論可以由學習者自己提出,反饋的訊息也可以由學習者或同儕提供,這樣教學策略就和學習者的學習策略結合在一起了,講師的教學策略便可以轉化成學生的學習策略。
因此,我們可以把教學策略歸納成這樣的理解,講師在教學時有計畫地引導學習者學習,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一切方法。
延伸閱讀:主題策展:疫後講師新常態,拒絕教學被淘汰
教學策略3階段執行要點
如何有效執行教學策略?
那麼我們該如何執行一個有效教學的策略?又該如何確保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呢?
具體的來說,擬定一個有效的教學策略應該劃分成前、中、後三個階段,包含教學前的準備階段、教學中的實施階段和教學後的評價階段,亦即是教學準備策略、教學實施策略與教學評價策略,分述如下:
前:教學準備策略
這個階段是指發生在課堂教學前,也就是講師制定教學計畫所採用的策略。它涉及教學對象的描述、教學目標的釐清、教學材料的準備、教學方法的選擇及課堂管理形式的編成。
中:教學實施策略
這個階段是指發生在課堂教學中,也就是講師為了實現上述教學計畫所採用的策略,又可將其細分為主要教學行為、輔助教學行為與課堂管理行為等三種策略,說明如下:
策略一:主要教學行為
是指講師扮演指導者的角色,也就是講師作為教學角色在課堂中發生的主要行為,這種行為是以目標或內容為定向的,包括講師對課程內容的講授、示範與指導等行為。
策略二:輔助教學行為
是指講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也就是為了讓主要教學行為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而在課堂中發生的教學行為,它是以讓學員獲得具體的教學情景為定向的,包括學習者學習動機的培養、激勵、有效引導課堂交流和課程內容強化的技術等。
策略三:課堂管理行為
是指講師扮演行政者的角色,也就是講師在課堂中提供清楚的指示來進行學習條件的創造,是講師實現教學目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種管理行為,主要涉及課堂紀律問題、活動管理與課程效率的時間管理等。
延伸閱讀:企業內部講師如何因材施教?4種成人學習風格的教學技巧
後:教學評價策略
這個階段是指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後,是講師或他人對教學過程做出價值判斷的策略,包括學員課後作業或行動計畫的布置,主要涉及學員學習成果的評定和講師教學績效的考評等。
以上就是教學策略三階段的執行要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做對的事」,然後才能把「事情做對」,其實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教,學習也會發生,教學的目的是要促進更有效率的學習」
這同樣是我經常提醒講師的一句話,講師如果不清楚教學背後的「道」,過度的藉由遊戲或活動來展現教學的「術」,無法深入知識的內涵,就會變成炫技的花招了。「道從心、術從簡」,唯有理解教學的「心法」,才能活用「技法」,最終達成教學的目標。
延伸閱讀:企業培訓一定要帶遊戲嗎?善用教學互動的體悟活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