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顧問 | 江勇慶Chris

在數位浪潮中,您的企業是否面臨轉型的壓力?

本期邀請資深企業顧問Chris江勇慶,深入剖析數位轉型的關鍵成功要素。從企業診斷、戰略規劃到永續經營,Chris 透過輔導多家企業實戰經驗,為您揭示數位轉型背後思維關鍵!不論您是正規劃轉型的企業主管,還是負責組織發展的專業人士,這集內容都將為您提供實用洞察,助您在數位轉型的路上穩健前行!

數位轉型
圖片來源:Pexels
延伸閱讀:數位化與數位轉型的差異,你真的在執行數位轉型嗎?

企業轉型的4大關鍵警訊

當企業營運出現異常時,需要仔細評估是否需要啟動轉型。資深顧問Chris指出,企業可以從以下 4 個關鍵面向觀察組織的轉型需求:

第1個警訊是營收與獲利的衰退,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當企業在非市場大環境因素影響下,出現淨利持平或下滑的趨勢。這種情況往往反映出公司的產品競爭力不足或內部流程效率低落,需要透過轉型來提升整體營運效能。

第2個警訊是創新能力的減弱。這表現在企業無法持續推出具市場競爭力的創新產品,或是新產品的市場反應不如預期。這可能源於研發資源不足、創新流程設計不當,或是市場洞察能力需要提升。Chris強調,創新能力的下滑往往是企業競爭力衰退的前兆。

第3個警訊是Time to Market的延遲。當企業無法在規劃的時程內將產品或服務推向市場,往往表示內部的開發流程、決策機制或資源配置需要優化。這種延遲不僅影響營收表現,更可能讓企業錯失市場機會。

第4個警訊是品質管理問題。當企業開始出現產品客訴增加、服務品質下降等情況時,往往意味著內部流程和品質管理系統需要全面檢視和改善。品質問題不僅直接影響客戶滿意度,長期也會損害企業品牌價值。

因此,企業在評估是否啟動轉型時,應該關注:

  1. 淨利趨勢是否出現非市場因素導致的衰退
  2. 創新產品的開發與市場表現是否低於預期
  3. 產品上市時程是否經常性延遲
  4. 品質問題是否有增加的趨勢
數位轉型-組織轉型4個關鍵
圖片來源:Pexels

破解數位轉型迷思:超越工具導入的全方位思維

許多企業在推動數位轉型時,常常過度聚焦於工具的導入,而忽視了轉型所需的全方位變革。Chris分享了一個案例:某企業投入大量資源導入CRM系統,卻因為沒有相應的流程改造和制度配套,不僅沒有提升效能,反而增加了員工的工作負擔。

真正的數位轉型應該從企業的根本需求出發。首先是工作思維的轉型,促使團隊培養數位時代所需的敏捷思維和創新意識。其次是創新流程的優化,建立能夠持續產生創新的機制和文化。在工作流程方面,則需要重新設計符合數位時代的作業方式,提升效率和靈活度。

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企業需要思考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新的價值主張,開發新的營收來源。這必須配合目標設定的調整,確保組織的績效指標能夠支持新的營運模式。最後,公司治理也需要相應的革新,建立更適合數位時代的決策機制和風險管理系統。

因此,成功的數位轉型需要注意:

  1. 避免將轉型簡化為工具導入
  2. 確保流程改造與系統導入同步進行
  3. 重視組織文化與管理制度的調整
  4. 從企業根本需求出發規劃轉型藍圖

打造轉型共識:從高層到基層的角色佈局

數位轉型的成功需要組織上下一心,每個層級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Chris強調,缺乏任何一個層級的積極參與,都可能導致轉型失敗。

高階管理層需要扮演轉型的領航者。他們的首要任務是明確定義轉型願景,讓組織了解為什麼需要轉型,以及轉型將為企業帶來什麼改變。這包括確立對外部客戶的價值主張,以及對內部團隊的效益承諾。同時,高層也需要展現堅定的轉型決心,投入必要的資源支持。

中階管理層則是轉型的關鍵推手。他們必須具備將高層策略轉化為具體行動的能力。Chris特別強調,優秀的中階主管應該具備專案管理的經驗,最好有擔任過PMO的經歷。他們需要設定清晰的階段性目標,協調各部門的合作,並確保執行進度的掌控。

基層員工是轉型的實際執行者。他們需要清楚理解每項轉型任務的目的和價值,並在日常工作中落實新的作業方式。Chris指出,基層員工的認同和參與是轉型能否真正落地的關鍵。

要確保各層級角色發揮效用,企業應該:

  1. 建立清晰的轉型願景與目標
  2. 強化中階主管的專案管理能力
  3. 確保基層員工充分理解並認同轉型
  4. 建立有效的跨層級溝通機制
組織轉型-內部角色變化
圖片來源:Pexels

數位轉型就緒度診斷:關鍵指標與評估框架

在開始轉型前,企業必須進行全面的就緒度評估。Chris指出,許多企業在評估階段常常出現盲點,導致後續轉型過程遭遇重大挫折。

首先要評估企業的策略面向。這包括檢視未來3-5年的獲利增長點,評估現有商業模式的持續性,以及分析市場競爭態勢。企業需要清楚了解,在不進行轉型的情況下,現有的營運模式是否還能支撐未來的成長需求。

其次是執行面的評估。這涵蓋了組織制度的完整性、KPI設計的合理性、流程優化的空間,以及人才培育的需求。Chris分享了一個具體案例:一家日商企業原本認為客服效率不佳只是人力不足,但經過深入診斷後發現,問題實際涉及管理制度缺陷、KPI設計不當、系統流程複雜等多個層面。

對於希望自行評估的企業,Chris建議必須掌握 3 個關鍵方法論:

  1. 顧客旅程(Customer Journey):幫助企業從客戶視角審視現有流程
  2.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協助找出問題核心並發展創新解決方案
  3. 敏捷方法(Agile):確保轉型計畫能夠靈活回應市場變化

企業在進行就緒度評估時應該注意:

  1. 全面性評估而非僅關注單一面向
  2. 運用數據支持評估結論
  3. 重視跨部門的意見收集
  4. 考慮外部顧問的專業協助

持續組織轉型動能的4大支柱

數位轉型是一場持久戰,通常需要3-7年的時間完成。Chris強調,維持轉型動能比啟動轉型更具挑戰性,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機制確保轉型能持續推進。

第1個支柱是明確的目標設定。企業必須讓每個團隊成員都能清楚理解轉型的目的和方向。這不僅包括最終目標,還需要設定清晰的階段性目標,讓團隊能夠感受到進展。Chris指出,許多企業在這方面往往過於籠統,導致團隊無法具體落實。

第2個支柱是差異化的驅動力設計。根據Chris的觀察,單純的金錢激勵往往無法持續推動轉型。企業需要了解不同員工的動機,可能包括:

  • 職涯發展機會
  • 工作成就感
  • 能力提升
  • 工作環境改善
  • 工作生活平衡

第3個支柱是能力建設與資源配置。企業必須提供充足的培訓資源,確保團隊具備執行轉型所需的能力。這包括:

  • 專業技能培訓
  • 工具使用訓練
  • 新流程適應期
  • 技術支援系統
  • 知識管理平台

第4個支柱是適時的組織調整。當其他三個支柱都準備就緒,但仍有員工無法配合轉型時,企業需要進行必要的人員調整。Chris強調,這不僅是為了維持組織健康,更是對積極投入轉型的員工一種正向激勵。透過這些面向的系統性規劃與執行,企業能夠更有效地推動數位轉型,並在過程中持續保持動能,最終實現預期的轉型目標。

維持轉型動能的關鍵點:

  1. 建立明確的階段性目標
  2. 設計多元化的激勵機制
  3. 持續投入資源支持
  4. 適時進行組織調整
組織轉型4支柱
圖片來源:Pexels

從認知到行動,驅動企業轉型升級

組織變革是一趟持續前進的旅程。從本集Podcast探討的數位轉型框架,我們可以看到組織發展的關鍵要素:及早辨識變革時機、建立全方位的轉型思維、凝聚組織共識、評估組織準備度,以及維持變革動能。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數位轉型,更是所有組織發展的重要基石。

每個組織都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面臨獨特的挑戰。有些組織可能正在思考如何因應市場變化,有些可能在探索創新突破,還有些可能正在強化內部運作效能。無論處於哪個階段,關鍵在於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改變,同時兼顧組織的永續發展。

讓我們一同反思組織的現況與願景:團隊準備好擁抱什麼樣的改變?我們期待組織往哪個方向前進?每個組織的轉型旅程都是獨特的,重要的不是追求完美的藍圖,而是在前進的過程中持續學習與調整。邀請您與我們一同探索組織發展的無限可能,開啟屬於您的組織蛻變之旅。如果想進一步諮詢專屬您們組織的轉型支援歡迎您與我們聯繫!

顧問營業中
顧問營業中

顧問營業中

「從組織洞察到發展,帶動企業永續升級」《顧問營業中》節目幫助企業管理者、人資夥伴在顧問的分享中,更好地覺察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藉由顧問的專業洞察,瞭解問題脈絡、找到真正有效的因應及推進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