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來賓 | 林稚蓉 小花老師

🔊即刻收聽AI協作的3個關鍵階段

AI浪潮席捲而來, 工作型態正在改變,很多人對AI在工作中可能帶來的影響感到些許困惑和不安。不禁會問:「AI會取代我們嗎?」「如何用AI?」「從哪裡開始?」

因為這些疑問,我們特別邀請在AI協作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小花老師,來到我們的 Podcast 節目進行分享。小花老師不僅有資訊背景,還是簡報溝通專家,融合與「資訊」及「人」的溝通洞察,給出許多應用AI的超實用建議!

AI協作
圖片來源:Pexels
延伸閱讀:數據素養:AI時代的組織全員必修職能!

與AI協作溝通的應用與挑戰


在AI工具的應用過程中,許多人最常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讓AI回答更精準」。有時AI的回答看似離題,或者產生「幻覺」,讓使用者感覺比自己動手做還要更花時間。這種困境往往會讓初學者感到挫折,甚至放棄繼續使用AI工具。然而,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與AI進行有效溝通。

小花老師指出,她的資訊管理背景和簡報培訓經驗,讓她對於人機溝通有獨特的見解:「在資訊管理我們是要跟電腦講話,可是簡報培訓要講的是要跟人講話。而AI則是介於兩者之間,它需要明確的目的性、對方的邏輯性,以及精練易懂的表達方式。」基於這樣的理解,小花老師分享了3個突破這些挑戰的關鍵方向:

方向1:理解AI提問的語法與邏輯

第一個關鍵方向是理解與AI溝通的基本語法和邏輯。小花老師提出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我們應該把AI視為一個「外國人」,而不是單純的機器。就像與外國人交談需要遵循特定的語法規則一樣,與AI溝通也需要掌握相應的「語法」。這包括了解官方提供的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技巧,以及如何構建清晰、邏輯性強的提問。

「你不能把AI當做機器,你要把它當作是一個外國人,用他懂的語言,交換他懂的事情,」小花老師強調道。通過系統性地學習和運用這些溝通技巧,我們可以顯著提升與AI互動的效果。

  • 將AI視為「外國人」而非機器,需要用特定的語法與之溝通
  • 研究官方提供的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技巧
  • 掌握提問的基本文法和邏輯結構
AI提問-AI應用
圖片來源:Pexels

方向2:了解AI的能力與限制

AI技術雖然強大,但並非萬能。小花老師指出,我們必須清楚認識AI可能產生「幻覺」,即一本正經地說出不準確的信息。同時,很多AI模型無法實時連網獲取最新信息,也可能在數學計算等特定領域表現欠佳。了解這些限制對於正確使用AI工具至關重要。「不是複製貼上就很容易就要上當了,」

小花老師提醒道,「你要知道他可以做到什麼程度,他的限制又在哪裡,風險又在哪裡。」這種了解能幫助我們更準確地評估AI輸出的可靠性,並作出相應的調整和驗證。

  • 持續關注AI功能的更新與發展
  • 認識AI的局限,如無法上網、可能產生幻覺等
  • 避免單純複製貼上,需要理解內容的正確性

方向3:善用不同AI工具的優勢

在當前AI工具快速發展的環境中,每個工具都有其特定的強項。例如,Chat GPT、Copilot、Gemini等工具各自擅長不同類型的任務。小花老師建議,我們應該通過實際測試來了解每個工具的特點,並學會組合使用這些工具來達到最佳效果。「它們各自的強項,你都去嘗試過之後,你會發現工具是要多個東西組合之後,才會發揮你的效果。」這種組合使用的方法能夠彌補單一工具的不足,創造出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小花老師分享了她在金融業的實務應用案例:「像確實GPT或者是一些生成式AI,他們其實數學能力非常不好,會把數字當作文字來做處理。因此在進行數據分析時,我們建議將計算工作留在本機端進行,而使用AI來協助產生Excel函數或進行數據趨勢分析。」

  • 每個AI工具都有其特定強項,如ChatGPT、Copilot、Gemini各有所長
  • 多方嘗試不同工具,找出最適合的組合
  • 透過工具組合來發揮最大效益
AI應用-多重工具
圖片來源:Pexels

如何用AI優化企業作業流程


在企業環境中,AI不僅是一個輔助工具,更可以成為提升工作品質的重要夥伴。小花老師認為,AI就像電力一樣,「只要用到電的地方,都會有改善;同樣地,AI可以用在任何有關思考的部分,都可以帶來改善。」特別是在思考、企劃、溝通等需要創意發想的領域,AI的應用可以帶來顯著的效益提升。

然而,在運用AI工具時,企業必須特別注意資訊安全的議題。正如之前新聞報導三星員工將公司資料上傳至AI平台的事件所警示的,如何在提升效率與保護資料之間取得平衡,是企業必須審慎考量的課題。以下是幾個經過實證的具體應用案例:

提升簡報製作效能

  • 運用AI的角色扮演功能,模擬不同聽眾的思維模式
  • 針對不同對象客製化簡報內容和開場方式
  • 提高提案的精準度和準備效率

提升規劃能力

小花老師分享了一個企業ESG工作計畫的實際案例:

  1. 運用AI進行利害關係人分析
  2. 模擬不同角色的需求和期待
  3. 通過管理顧問的角色扮演,擴展思考維度
  4. 根據各方意見制定具體執行方案

「透過AI的協助,讓原本年資較淺的員工也能在思考的廣度、深度和執行細節上有更好的表現。」小花老師表示。

AI提升效率
圖片來源:Pexels

AI協作3階段:節能、增能、賦能


AI的應用不應該是盲目追求新工具,而是要找到真正能夠為工作帶來價值的方式。小花老師觀察到,2023年人們熱衷於追逐各種新興AI工具,但到了2024年,企業的關注點已經轉向如何讓這些工具真正落地並解決實際問題。

她以工具箱做比喻:「現在很多人手上都有很多AI工具,就像工具箱裡有很多螺絲起子,但卻不知道怎麼用這些工具來修理管線。」因此,重點不在於掌握多少工具,而是要培養使用情境的想像力,真正了解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基於這樣的理解,AI協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企業和個人可依據需求選擇適合的切入點:

節能階段:優化基礎工作流程

節能階段是AI應用的入門級別,主要針對那些耗時但相對單純的工作任務。這類工作的特點是幾乎人人都能完成,但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小花老師舉例說明,比如客戶發來一份PDF格式的報表數據,傳統做法需要手動重新輸入,不僅費時且容易出錯。但透過AI工具,可以快速將圖片中的表格轉換為可編輯的電子表格格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節能階段特別適合作為入門起點,因為這類任務相對簡單,容易看到明顯的成效。「當你發現AI工具可以幫你省下這些瑣碎的時間,你就會更有動力去探索其他可能性」。此外,這個階段的工作通常風險較低,即使出現錯誤也容易發現和修正,非常適合作為練習和熟悉AI工具的切入點。

AI應用在工作流程
圖片來源:Pexels

增能階段:提升專業工作品質

進入增能階段後,AI的應用開始觸及到專業領域的核心工作。這個階段的特點是,使用者本身已經具備相關專業能力,而AI的角色是協助他們做得更好、更快、更精準。小花老師分享了她在簡報製作上的經驗:「比如我需要幫客戶寫文案,我可以讓AI先產生多個版本的文案建議,然後基於我的專業判斷進行調整和優化。這樣不僅能激發更多創意靈感,也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在這個階段,AI不是取代人的專業判斷,而是通過提供更多選擇和可能性,幫助專業人士做出更好的決策。這種協作模式能夠顯著提升工作質量,同時也能為專業人士騰出更多時間專注於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務。

賦能階段:開拓新的專業領域

賦能是AI協作的最高階段,代表著通過AI的輔助來獲得新的能力和擴展專業版圖。在這個階段,使用者能夠突破原有的專業限制,探索和掌握新的領域。小花老師觀察到,許多專業人士通過AI工具,成功地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延伸到相關領域:「比如一個財務專家,可能過去只專注於數據分析,但通過AI的協助,他可以更容易地將這些專業知識轉化為易懂的視覺化報告,甚至發展出數據故事化的能力。」

賦能階段的關鍵在於,它不僅僅是提升效率或改善現有工作,而是創造出新的可能性。通過AI的協助,專業人士可以更快地跨越學習曲線,建立起新的專業能力。這對於當今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特別重要,因為它讓終身學習和專業轉型變得更加可行。

AI未來應用
圖片來源:Pexels

AI時代的人類角色:你依然是機長!


在AI時代,人類的角色定位至關重要。小花老師用微軟的AI工具Copilot(副機長)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人的角色永遠是機長。即使現在的飛機很多部分都是由機器在操控,但為什麼還需要機長?因為機長要知道怎麼安全地把這些旅客帶到目的地,必須要應付突發狀況。」

這個比喻深刻點出了人類在AI時代的核心價值:不是與AI競爭執行力,而是在掌握方向、判斷決策、危機處理等方面發揮獨特優勢。正如同機長一樣,我們不能把方向盤完全交給AI,而是要學會如何與AI協同合作,共同達成目標。基於這樣的理解,小花老師進一步說明了人與AI的關係:

人類的核心職責

  • 掌握方向:確定目標和願景
  • 做出決策:判斷關鍵時刻的選擇
  • 處理危機:應對突發狀況
  • 承擔責任:為結果負責

3個層次的工作思維

  1. 工人思維:專注於完成具體任務
  2. 工頭思維:規劃設計與管理
  3. 建築師思維:理解需求,規劃願景

「當AI變成每個人的標配,誰會產生更大更好的價值?就是懂人的人。」小花老師強調。

AI應用
圖片來源:Pexels

從哪裡開始使用AI


在面對AI工具快速發展的現狀,許多人感到困惑:究竟該從何處開始?是否要追逐每一個新出現的AI工具?小花老師觀察到,很多人在嘗試使用AI時往往陷入兩個極端:要麼因為害怕而遲遲不敢嘗試,要麼過度追逐各種新工具而失去重點。

她強調,開始使用AI的關鍵不在於掌握多少工具,而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切入點,並且建立起正確的思維模式。「就像學習開車一樣,一開始不需要了解引擎的工作原理,而是要先學會基本操作,逐步建立信心。」對於想要開始運用AI的個人或企業,小花老師提供了以下建議:

從使用情境出發

  • 找出工作中的痛點
  • 識別可能的應用情境
  • 從簡單的任務開始嘗試

3個關鍵發展方向

  1. 了解AI:掌握潛能、限制和操作方法
  2. 了解人性:培養溝通能力和同理心
  3. 了解自己:釐清目標和行動意義

實踐建議

  • 在使用AI之前,先靜下心來思考目標
  • 清楚理解問題和需求
  • 循序漸進,從節能階段開始
AI應用與嘗試
圖片來源:Pexels

「未來會是一個意義缺乏的時代,你應該更去了解說我做這件事情對於我個人跟團隊的意義是什麼。當你了解意義、了解目的的時候再去溝通,AI就不會胡說八道,它會順著這樣的意義感再去往下去展開跟延伸。」

透過小花老師的分享,我們可以看到AI不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個協作夥伴。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善用AI的特性,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不斷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AI時代,最重要的不是追逐所有新工具,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使用方式,並始終保持對專業與人性的關注。

培訓who knows
聽見趨勢

聽見趨勢

「傾聽觀點,人才發展」人才發展Good Timing是由太毅國際專為企業人力資源、L&D、主管等夥伴打造的Podcast節目。節目涵蓋了國際最新管理趨勢議題,安排領域顧問專家針對組織、團隊、個人等層面分享,與您一起捕捉國際企業管理趨勢!